图片
导 读:
2025年8月7日下午,感控人的朋友圈就像炸开了锅,16个同时下发的《新标准》瞬间刷屏,面对密集下发的新标准,再多长几个脑袋也无法在短时间消化吸收。如何快速读懂新标准的新变化并正确理解呢,我们一起来学习。
图片
图片
《医院空气净化管理标准》
首先最直观的一个变化就是将2012版的“规范”更新为2025版“标准”:《医院空气净化管理标准》(WS/T368-2025),为推荐性标准,2025年7月30 日发布、 2026 年 2月1 日实施。
先从新增的术语和定义说起:包括通风、机械通风、洁净技术、空气消毒机。
术语和定义1空气净化:降低室内空气中的微生物、颗粒物、有害气体等,使其达到无害化的技术或方法。
【解读】增加了“有害气体”,扩大了空气无害化处理的范围。
2通风:为室内空间提供室外空气,并在室内分配空气以稀释和清除室内产生的污染物,改善空气质量的方法。
【解读】通风是通过室内外空气交换从而稀释和清除室内产生的污染物,是性价比最高的空气净化方法。
3自然通风:利用风压或室内外空气的密度差引起的热压,促使室外空气通过专门建造的入口(如窗户、门、天井、风塔和小的通风口等)流动而进行的通风换气。换气效率取决于气候、建筑围护和人类行为。
【解读】自然通风的方式绝不仅仅局限于开门、开窗。
4机械通风:利用风机、排风扇等通风设备运转产生的动力使空气流动而进行的通风换气。通风设备可安装在窗户、墙上或风道中,用于向房间送风或从房间排风。
【解读】明确了通风设备的安装位置。
5洁净技术:通过阻隔式空气过滤器把绝大部分微粒(固相的、液相的或固液两相的)阻留下来,保证受控空间空气中的微生物及微粒总量控制在允许水平以内的技术。
【解读】洁净技术是通过物理阻隔和过滤的方式减少室内微生物及微粒总量,洁净技术本身不具有消毒作用。
6空气消毒机:利用物理、化学方法杀灭或去除室内空气中微生物,达到消毒要求,具备独立动力、能独立运行的装置。
【解读】空气消毒机针对空气中的微生物,比空气净化的范围小。
4 通用要求14.1 医院应遵循空气净化相关法规和标准的规定,根据疾病传播途径和感染防控的需要,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空气净化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
【解读】空气净化方法的选择,首先要考虑到疾病传播途径和感染防控的需要,同时要结合本院实际情况。
24.2 医院应制定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时空气净化管理的工作流程、应急预案并组织演练。
4.3 医院应对空气净化设备的使用和管理人员进行空气净化相关法规和标准等知识的培训,明确各岗位职责和任务,确保空气净化设备的正常运行。
4.4 医院应根据各部门呼吸道传染病感染风险评估结果,采取适宜的空气净化措施,使其室内空气质量符合国家相应标准的要求,预防和控制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
【解读】强调了空气净化对呼吸道传染病防控的针对性和重要性。
34.5 医院应对相关科室的空气质量进行检查和管理,不同部门的空气卫生学要求应符合 GB 15982 的规定。
4.6 医院应明确由经过专业培训的团队负责空气净化系统及设施的安装、维护以及效果评估。
5 管理要求15.1 选择原则
应充分考虑房间的功能与受控要求、相邻房间的卫生条件和室内外的环境因素,选择空气净化方式及相邻房间的压力梯度。
25.2 基本要求
在满足功能与受控要求及通风条件时,应充分利用自然通风。自然通风不能满足功能要求时,应根据环境类别选择增设机械通风、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或其他有效的空气净化措施。
【解读】 通风!通风!通风!通风受限的情况下选择其他空气净化措施。
35.3 自然通风
5.3.1 应根据季节、室外风力和气温,适时进行通风。
5.3.2 采用自然通风时应综合考虑气流模式、主要的驱动力、风口的位置与大小、风向等因素。
5.3.3 病区、诊室等区域采用自然通风时,每日不少于 2 次,每次不少于 30min;在经空气传播性疾病流行时,应增加通风频次。
5.3.4 对于经空气传播疾病的医疗用房,自然通风不应影响室内已设定的气流组织。
【解读】对通风的频次和时间提出具体要求,同时,经空气传播疾病流行时,通风依然是最佳选择,但应考虑气流组织的流向应由洁向污。
45.4 机械通风
5.4.1 机械送风适用于室内空气较清洁的场所(如医护人员办公室、发热门诊清洁区等),机械送风口宜远离门窗等自然通风口。
5.4.2 机械排风适用于室内空气污染较重的场所(如发热门诊污染区、卫生间等),室内排风口宜远离房门,安装于对侧墙壁。机械排风时关闭同侧窗户。
【解读】机械通风装置离门窗太近,进出室内的气流组织容易在局部形成小循环而影响整个室内空气交换。
5.4.3 机械送风与机械排风适用于需要控制气流流向的区域,根据通风的需要设定换气次数,或者保持室内的正压或负压,保证空气从清洁区域流向污染区域。
【解读】 机械送风与机械排风可以形成压力梯度,从而控制气流组织的流向。
5.4.4 应定期对机械通风设备进行清洁,遇污染时应及时进行清洁与消毒。
55.5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
5.5.1 基本要求
5.5.1.1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应符合 GB 51039、WS 10013、WS 488、WS 696 的要求。
5.5.1.2 有温度和湿度控制要求的区域,应保持运行状态,不应因呼吸道传染病防控目的随意停止运行。
5.5.1.3 在空调通风系统启用之前,应掌握系统自身的特点,明确每一系统所服务的楼层和房间的详细情况,制定出管理措施与相应的预案,明确呼吸道传染病流行等突发情况的应对措施,并落实专人负责。
【解读】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是调节室内温湿度和舒适度,不应随意关闭,而是根据系统自身特点制定相应预案,规避呼吸道传染病传播的风险,不能因呼吸道传染病流行而一关了之。
5.5.1.4应保持新风口及其周围环境清洁,确保新风不被污染。
【解读】 新风进风口应设在室外空气较清洁的地方, 且在排风口的上风侧,避免室外污染空气进入室内。当进、排风口在同侧时, 排风口宜高于进风口6米, 进、排风口在同侧同一高度时, 不要相距太近,以免排风短路,其水平距离根据风量的大小不宜小于10-20米。
5.5.1.5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学评价、清洗消毒应符合 WS/T 10004 和 WS/T 10005 的要求。卫生学评价应每年≥1 次,卫生检测抽样比例不应少于空气处理机组对应的风管系统总数量的 5%;不同类型的集中空调系统,每类至少抽 1 套,每套应选择 3~5 个代表性部位,冷却水和冷凝水分别不应少于 1 个 部位。每套空调系统选择 3~5个送风口进行微生物相关指标检测,且每个送风口设一个采样点。
5.5.1.6 医院应根据当地环境状况及使用频率制定自身空气过滤器的检查、清洗消毒及更换周期;空气过滤器的检查周期、评价指标及管理要求宜按表1 进行。
表1 空气过滤器检查周期、评价指标及管理要求
图片
5.5.1.7 空气处理机组、表冷器、加热(湿)器、冷凝水盘等每年进行清洗。每年对开放式冷却塔与冷却水系统应至少进行一次清洗与消毒。
5.5.1.8 排风口、回风口过滤器(网)应根据污染情况定期清洗消毒,遇污染及时清洗消毒。
5.5.1.9 经空气传播性疾病暴发流行时,当空调通风系统的类型、新风来源或供风范围等情况不清楚时,应暂时关闭空调系统。
5.5.1.10 经空气传播疾病患者隔离病区(房)的空调冷凝水应集中收集后排入污水处理系统。污水处理系统不合格时,冷凝水应经消毒处理后排入下水道,冷凝水消毒首选含氯消毒剂。
5.5.1.11 经空气传播性疾病暴发流行结束后,宜对全院的集中空调通风系统进行全面清洁与消毒。
【解读】 明确了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清洁、消毒及卫生学评价的数量和部位。
65.5.2 风机盘管空调系统的管理要求
5.5.3 全空气空调系统的管理要求
5.5.4 多联机空调系统的管理要求
(5.5.2/5.5.3/5.5.4原标准内容略)
【解读】5.5.2/5.5.3/5.5.4分别对风机盘管空调系统、 全空气空调系统、 多联机空调系统提出了明确的管理要求,与2012版相比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即便如此,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对感控专职人员来说还是比较陌生,因此,作为监管部门,应该与后勤主管部门多沟通。
75.6 紫外线灯消毒
5.6.1 紫外线灯采取悬吊式或移动式直接照射,紫外线辐射照度≥1.5W/m 3,照射时间≥30min,或遵循产品使用说明;或者安装在空气回流通道中对回风连续照射消毒。
【解读】紫外线没变化,增加了空气回流通道中也可以安装紫外线灯。
5.6.2普通病区的治疗准备室、治疗室及处置室无通风条件时,每日使用紫外线灯照射消毒,每日 1 次,每次照射≥30min 或遵循产品使用说明。
【解读】 疑惑的是:治疗准备室、治疗室及处置室空气消毒为何只提到紫外线灯?空气消毒机可不可以呢?还是考虑这些房间不能让空气消毒机产生循环风?
5.6.3 紫外线灯消毒室内空气时,房间配置温湿度计,房间内应保持清洁干燥,减少尘埃和水雾。温度<20℃或>40℃时,或相对湿度<25%或>60%时,应适当延长照射时间。
【解读】室内温湿度会影响紫外线消毒效果。
5.6.4 室内有人时不应使用紫外线灯照射消毒。
5.6.5 应保持紫外线灯表面清洁,每周用 70%~80%(体积比)乙醇棉球/纱布擦拭 1 次。发现灯管表面有灰尘、油污时,应及时擦拭。
5.6.6应记录紫外线灯累计使用时长,安装后使用前及使用中至少每半年进行辐射照度测试。紫外线灯在电压为 220V、相对湿度为 60%、温度为20℃时,253.7nm 紫外线辐射照度(使用中的强度)应不低于 70μW/cm 2。当辐射照度低到要求值以下时,应及时更换灯管。
【解读】紫外线灯使用前进行辐射照度测试、使用中至少每半年进行辐射照度测试。明确要求是以灯管的辐射照度作为更换紫外线灯管的唯一标准。
5.6.7 紫外线消毒装置安装在通风空调系统内时,紫外线灯管应全天连续工作持续进行紫外线辐射,使空调机组内部保持一定的紫外线辐射照度。
【解读】一般情况下,安装在通风空调系统内的紫外线灯管与空调开关是联动的,除非持续开启空调,否则,如何实现全天连续工作持续进行紫外线辐射是需要大家关注的问题。
85.7 空气消毒机
5.7.1 基本要求
5.7.1.1 空气消毒机应符合 WS/T 648 的要求。
5.7.1.2 根据待消毒区域的体积大小和空气消毒机产品使用说明中适用体积要求,选择适宜的空气消毒机,按照产品使用说明的要求进行安装使用。
5.7.1.3 使用空气消毒机对拟消毒场所进行空气消毒时,应在密闭环境中进行,避免与室外空气流通。
【解读】空气消毒机应在密闭环境中进行消毒,也就是说,使用空气消毒机时房间应关闭门窗。
5.7.1.4 空气消毒机进风口、出风口不应有物品覆盖或遮挡。
5.7.1.5 空气消毒机的检修与维护应遵循产品使用说明。
5.7.2 循环风空气消毒机
5.7.2.1 适于有人状态下使用,根据需要选择动态空气消毒方式。
5.7.2.2 使用紫外线空气消毒器消毒室内空气时,室内相对湿度宜≤80%。
【解读】是否可以理解为:凡是采用紫外线消毒原理的,对室内湿度都有要求。
5.7.2.3 依靠循环风量实现消毒目的的空气消毒机,整机初始循环风量应大于适用体积的 8 倍以上。
5.7.2.4 动态空气消毒期间不应随意关机。
5.7.3 生成化学因子的空气消毒机
5.7.3.1 使用产生二氧化氯、臭氧等化学因子的空气消毒机消毒室内空气时,应在室内无人条件下进行,同时应注意对室内物品的保护,避免强氧化剂对物品的损坏。消毒结束后应待室内消毒因子降低至对人无影响时(一般停机 30min 以上)方可进人;情况允许时可开窗通风或使用中和剂,以使消毒因子尽快扩散、中和。
【解读】生成化学因子的空气消毒,不仅对人有伤害,对物品也不友好。明确了消毒后间隔 30min 以上方可进人,也可通过开窗通风或使用中和剂,促使消毒因子尽快扩散、中和。
5.7.3.2 使用臭氧空气消毒机消毒室内空气时,室内相对湿度宜≥70%。
95.8 化学消毒法
具体化学消毒方法及注意事项遵循 WS/T 367 的要求。
105.9 洁净技术
5.9.1 基本要求
5.9.1.1 医院重点部门如洁净手术部、造血干细胞移植病区(室)、负压隔离病区(室)等受控环境可采用洁净技术进行空气的处理与环境控制,并应符合 GB 50333、GB/T 35428 和 GB 51039 的要求。
5.9.1.2 空气洁净技术不应作为手术部(室)唯一的空气净化方式。
【解读】说明手术部并非一定要采用洁净技术。
5.9.2 运行中的管理
5.9.2.1 采取洁净技术的区域使用前应先开启相应洁净设备至少 30min。
5.9.2.2 运行过程中,应保持门关闭,根据房间大小及新风量要求限制人员数量。
5.9.2.3 回风口周围不应被其他物品覆盖或遮挡。
5.9.2.4 在采取洁净技术的负压区域为呼吸道传染病患者进行手术时,净化系统可正常运行,手术结束后,持续运行 1h 后才可关闭,并遵循产品说明对回风口过滤器进行处理。
【解读】呼吸道传染病患者可在洁净负压手术室进行手术,无需关闭净化系统,术后需对回风口过滤器进行处理。
5.9.2.5 负压隔离病区(室)缓冲间的门应具有互锁功能并有应急解锁功能,缓冲间污染区侧的互锁门关闭 1min 后方可开启清洁区侧的互锁门。
5.9.2.6 进入负压隔离病区(室)时,应观察微压差计的压差数值,如不符合压差范围,应立即联系相关维保部门进行检修。
【解读】 负压隔离病区的气流组织流向至关重要,而维持气流组织方向的关键就是对缓冲间清洁侧和污染侧的这两道门的严格管理。
5.9.3 维护与保养要求
5.9.3.1 空气处理机组、新风系统组应定期检查,保持清洁。
5.9.3.2 新风入口过滤器(网)、粗效过滤器、中效过滤器的维护按照本标准 5.5.1.6 条要求执行。
5.9.3.3 末端亚高效或高效过滤器宜每年检查 1 次,当阻力达到运行初阻力 2 倍时宜更换;负压隔离病房排风装置中的高效过滤器更换时应先消毒,并做好防护。
5.9.3.4 排风口、回风口过滤器(网)应根据污染情况定期清洗消毒,如遇污染,及时清洗消毒。
5.9.3.5 设专门维护管理人员,遵循设备的使用说明进行保养与维护;并制定运行手册,有检查和记录。
5.9.3.6 房间之间设置的微压差计应定期检查校正并记录。
【解读】洁净系统需要有专人维护管理,建立运行手册,有检查和记录。
思考:谁是洁净系统专业的人?后勤工人?感控专职人员?一句话: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吧。感控也只是形式上的监管而已。
6 不同部门空气净化方法16.1 手术部(室)空气净化方法
可选用方法包括:
a) 安装高中效以上级别过滤装置或有效的消毒装置的集中空调通风系统;
b) 洁净技术;
c) 符合 WS/T 648 要求的空气消毒机;
d) 紫外线灯照射消毒(无人状态下);
e) 能使消毒后空气中的细菌总数达到≤4cfu/(15min·直径 9cm 平皿)的其他合格空气消毒产品。
【解读】手术室是不能采取自然通风的。
26.2 其他Ⅱ类环境(如重症监护病房、导管室等)空气净化方法
可选用方法包括:
a) 通风;
b) 安装高中效以上级别过滤装置或有效的消毒装置的集中空调通风系统;
c) 洁净技术;
d) 符合 WS/T 648 要求的空气消毒机;
e) 紫外线灯照射消毒(无人状态下);
f) 能使消毒后空气中的细菌总数达到≤4cfu/(15min·直径 9cm 平皿)的其他合格空气消毒产品。
【解读】Ⅱ类环境在手术部(室)空气净化的基础上增加了通风的方法。
36.3 Ⅲ类环境(如普通病区、治疗准备室、消毒供应中心等)空气净化方法
可选用方法包括:
a) 通风;
b)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
c) 符合 WS/T 648 要求的空气消毒机;
d) 紫外线灯照射消毒(无人状态下);
e) 能使消毒后空气中的细菌总数达到≤4cfu/(5min·直径 9cm 平皿)的其他合格空气消毒产品。
【解读】Ⅲ类环境空气净化方法首选通风,其次是集中空调通风系统。通风依然是空气净化的优选。
7 不同情况下空气净化方法17.1 有人情况下空气净化方法
可选用方法包括:
a) 普通病区(房)首选自然通风;自然通风不良,宜采取机械通风;
b)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
c) 符合 WS/T 648 要求适用于有人情况下的空气消毒机;
d) 洁净技术;
e) 对人体健康无损害的其他合格空气消毒产品。
27.2 无人情况下空气净化方法
可选用方法包括:
a) 可选用本标准 7.1 条的空气净化方法;
b) 紫外线灯照射消毒;WS/T 368—2025
c) 化学消毒法;
d) 符合 WS/T 648 要求的空气消毒机。
【解读】无人情况下所有空气净化方法均可选。
37.3 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所处场所空气净化方法
可选用方法包括:
a) 受客观条件限制的医院可采用通风,包括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宜采用机械排风;
b) 安装高中效以上级别过滤装置或有效消毒装置的集中空调通风系统;
c) 符合 WS/T 648 要求适用于有人情况下的空气消毒机;
d) 达到负压要求的洁净技术。
【解读】呼吸道传染病仍然强调通风。疑惑的是:呼吸道传染病负压病房可以理解,为何在此还要提“洁净技术”呢?
47.4 终末消毒
呼吸道传染病患者出院、转院、转科或死亡后病室的终末消毒,遵循 GB 19193 和 WS/T 367 的要求。
【解读】明确了呼吸道传染病离开后应进行终末消毒。
8 空气净化效果的监测18.1 监测部门
医院应对感染高风险部门如手术部(室)、产房、导管室、层流洁净病房、造血干细胞移植病区(室)、 器官移植病房、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病房、血液透析部门(中心)、烧伤病房等的空气净化质量进行 监测。
【解读】明确了空气监测的范围:1类环境和2类环境、部分3类环境,未提及4类环境。
28.2 监测要求
8.2.1 监测频率
医院应对感染高风险部门每季度进行监测;洁净手术部(室)及其他洁净场所新建与改建验收时以及更换高效过滤器后应进行监测;遇医院感染暴发怀疑与空气污染有关时随时进行监测,并进行相应致 病微生物的检测。
【解读】明确了监测频次,感染高风险部门每季度常规监测、1类环境监测节点。
8.2.2 监测方法及结果判定
8.2.2.1 洁净手术部(室)及其他洁净场所,根据洁净房间总数,合理安排每次监测的房间数量,保证每个洁净房间每年至少监测 1 次,其监测方法及结果的判定应遵循 GB 50333 的要求。
8.2.2.2 未采用洁净技术净化空气的部门,其监测方法及结果的判定应符合 GB 15982 的要求,每次检查房间的数量与该部门房间总数量的比例应≥10%。
【解读】 明确了每季度常规监测房间数量并不是全覆盖,而是抽检!1类环境每个洁净房间每年至少监测 1 次;非洁净环境每次检查房间的数量占该部门房间总数量≥10%。如此,每季度常规监测1次,每年常规监测4次,全年监测房间数量也不过≥40%而已。该标准再一次弱化了常规空气监测的数量和频次。
38.3 注意事项
评价化学方法空气消毒效果时,应进行空气消毒剂中和剂鉴定试验,具体方法遵循 GB 27948 的要 求。
【解读】采用化学方法消毒空气后进行消毒效果评价时,需考虑空气消毒剂中和剂,避免影响监测结果的客观性。
感控plus精选目录
图片
纸质书籍
《白话感控》,需要人手一本的书
十年 | 感控plus精选集(第三辑)
电子文档
重要更新 |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汇编》(2025年最新修订)新年巨献 | 《医院感染监测方案》(2025年版)重要更新 | 《医院感染监控手册》2.0重磅丨《院感核心要点速查一本全》最新修订:医院感染管理标准操作规程(SOP)最新修订感控--应急预案汇编《医疗废物管理制度、职责、流程、应急预案汇编》精选课程(视频+PPT)
如何落实院感日常督导检查视频讲解丨医疗废物分类目录修订,医废管理有哪些变化?如何做好环境卫生学及消毒效果监测?软式内镜感染防控科室如何做好感控管理---感控员培训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防控从院感角度谈多重耐药菌管理消毒产品证件审核,我们审什么?新生儿医院感染判定及院感防控要点手术部位感染监测与预防策略儿科医院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防控要点精选PPT
PPT丨《血液净化操作规程(SOP)2021版》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要求解读PPT|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建设与管理指南(2021年版)PPT丨医技人员感控知识应知应会PPT丨血液透析室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精选课件丨 猴痘感染预防与控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